顯示具有 企業輔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企業輔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讓企業培訓真正落地

這幾年在企業上創新的課程,比如: 創新思維突破、創意提案、創意技巧等等,在課前與企業對焦中,企業都會問一個很實務的問題,就是過去幾年他們的同仁培訓後,課程就結束,雖然講師都上的非常好,但是課程結束後,就沒有後續,所以他們現在的培訓都希望有後續的做法,也就是要有落地的行動方案,讓培訓的方法與工具,能實際用在工作上,進而解決問題與改變同仁的思維模式。


分析企業需求找痛點

以上的心聲,看起來是許多企業的需求,應該也是這幾年培訓的趨勢,台灣如此,大陸也是如此。另外,培訓落地不是在培訓後才考慮的事,而應該是在培訓計劃制定時就需要充分考慮,因此企業培訓人員提供的不僅僅是一門門課程,而應該是幫助企業或部門,成為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案設計者。

培訓落地行動方案

在此提供個人的一些培訓落地行動方案的作法,首先在課前同仁要先分組,然後每一組要選一個專案主題,來進行培訓落地行動方案,專案主題選擇的準則有以下四點:

     1. 主題選定:從公司的策略尋找創新專案機會
     2. 時間性:可在6個月內完成
     3. 貢獻性:價值可量化者優先
         例如:營收增加、成本減少、效率提升、流程縮短…
     4. 主題類型:創新型(無→有)、優化型(好→更好)、問
         題解決型(壞→好)

主題選定完之後,接下來就把這些主題放入培訓的課程進行實務的培訓實戰,培訓完之後,接下來會有約5天的行動學習輔導,學員必須按照講師提供的方法工具母板,實際練習整套的方法論,最後舉辦培訓成果分享與標竿學習。整個培訓計畫下來,一般需要3~6個月,此培訓學習方法,個人把它稱為 "行動學習實戰培訓營"。




激發學員在培訓專案的投入

學員的投入與學習效果成正比,培訓不僅要解決培訓需求和培訓內容問題,還需要通過行動學習培訓落地活動和外部刺激設計的方式,讓學員能夠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來。畢竟整過專案時間長達6個月,所以建議整個行動學習實戰培訓營,可以設計階段性的淘汰機制,然後跟績效掛勾、晉升掛勾與人才培育計畫掛勾等,這樣才能創造三贏的局面。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一封客戶的信,再次讓我覺得,這條路是對的

一封客戶的信,再次讓我覺得,企業輔導這條路是對的。5/1 上午收到客戶人資經理的一封信,內容如下:

Dear , 彭老師:

資料收到了,謝謝老師還犧牲了假日回信!
還是覺得非常地幸運,今年有機會在這個輔導專案中認識老師!
我們幾個有接專案的hr,常在私下討論,這麼幸運遇上像您這麼有熱忱、又很願意多付出、又非常專業聰明的老師!(嘻嘻,這種老師不多了!)
這個專案到目前為止,各單位的評價都非常地高!
而且每一次含金量都超高,有很大的學習性!我們一定會努力地吸收,不辜負老師的用心的!


我每次收到客戶的感謝信,我都會謝謝上天,讓我們可以相遇,因為到企業授課不難,只要有一點知名度與專長的課程,管顧公司就會協助老師推廣,但是到企業輔導,就真的不容易,有時需要天時與地利,真的非常謝謝這幾年客戶的支持,「對我而言,那就像是宗教一般,我真的相信,創新與改善的輔導可以讓組織變得更好。」


在此,我想分享個人在輔導的3個秘訣,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人更多企業。


祕訣1:建立流程創新的願景

一起與企業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流程創新願景,在此分享某企業的效益願景,因為有願景,就會有努力的方向,而且每一個願景都要有相對應的方法工具來達成。

1. 熟悉並善用工具,養成系統性思維習慣,強化問題解決與創新能力。
2. 發揮同儕激勵效果,形成不斷追求卓越之創新學習型組織文化。
3. 強化創新管理能力,鼓勵主動承擔,聚焦整體最優,促進團隊持續成功。
4. 全員參與創新與善,提昇公司整體競爭能力,提昇顧客滿意度。

祕訣2:創新思維的強化

創新時代要有與時俱進的思維,否則在這個競爭的環境中,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所以在輔導的過程中,我都會利用下面創新的8大準則來協助企業創新思維的強化

1. 打破陳規: 脫離固有的思維定勢或思維框架
2. 以人為本: 穿著消費者的鞋子,真正了解消費者
3. 創造未來: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4. 減法哲學: 追求最少反而最好的哲學
5. 促進組織和團隊的多元化: 建立不同背景的團隊
6. 承受風險: 失敗不是對我們的懲罰,而是一次最好的學習機會
7. 讓資訊和知識可以流通、匯集
8. 塑造有助創意產生的工作環境





祕訣3:建構出一套流程創新的流程

這幾年我輔導的主題,都圍繞在" 流程創新與改善",輔導的架構不外乎,有一套中心思想的流程方法、有相對應的創新改善工具以及落實日常管理的制度與流程。其實我並不是任何特定領域的專家,我所擅長的是將一套設計的流程,所以不管問題是什麼,我只是設法找出如何利用這套流程來創新與改善。」


這3個秘訣是個人比較常使用的,當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依照企業的屬性與自我的專長,自己選擇增加或調整,總之,我覺得輔導的企業真的是一輩子的朋友,值得用心經營。

祕訣1:建立流程創新的願景
祕訣2:創新思維的強化
祕訣3:建構出一套流程創新的流程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流程創新顧問案的心得-2

個人獨創的輔導進行5步驟

由於這一次的輔導主題是" 優化新產品開發流程與強化研發人員的管理能力" ,所以我在輔導時,不會直接給他們魚吃,我會教他們如何釣魚,透過不斷的討論、回饋、反省與再討論等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我個人獨創的輔導5步驟。



5大輔導效益
任何一個輔導案,不論過程如何順利,最終結果還是要有輔導效益,這一次的輔導,我們總共產出了5大輔導效益,當然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是整個團隊辛苦的結果。
(1) 新產品開發流程架構化與標準化:
導入APQP標準的建立,進行新產品開發流程優化,最後我們總共產出"5大流程"、"21個子流程"、"76個細流程"以及20幾張表單,然後再進行e化。

(2) 新產品開發過程精實化:
導入精實產品開發管理概念,協同設計的觀念與技巧,降低開發過程中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減少流程不當所造成的成本與時間的浪費,最後達成客戶的期望。

(3) 新產品開發流程KM化
建立新產品開發流程表單,導入設計審查制度以及流程知識管理體系,讓每一個專案從開案到結案都有知識可以留存下來,讓未來的同仁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事創新。

(4) 研發管理制度化:
導入研發專案管理制度,包含Checklist、PERT、 WBS工作查核表、專案管理運作模式、過程的管制點監控與風險評估管理,以及各部門在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權責與角色。

(5) 研發人員在新產品開發流程的知識、管理與分析能力提升
在輔導的過程,我們也執行了幾門的教育訓練: DFMEA、 PFMEA、專案管理、APQP 、TRIZ、流程改善分析與問題分析與解決,標竿學習其他公司的“新產品管理流程“ 的管理之道,過程中我們也舉辦了幾場讀書會等。

流程創新與改善四步驟
在整個輔導過程,個人採用流程創新與改善四步驟,分享給有興趣的企業或個人,希望大家一起協助企業,一起幫助台灣,讓台灣更美好。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流程創新顧問案的心得-1

顧問帶來3項價值創造

因為授課的關係,跟企業培養一定的信任關係,所以當客戶邀請我當任公司的顧問時,我義不容辭就答應了。客戶聘請顧問,我個人認為是因為顧問可以帶來3項價值創造

1. 發覺洞察,發現公司沒看到的問題
2. 協助執行或提升能力
3. 支援轉型

輔導專案5個步驟

個人把輔導專案執行,共分為5個步驟,經過診斷與對焦,最後我們就定調為" 優化新產品開發流程與強化研發人員的管理能力" 。


一般來說,授課能夠結交到好朋友,是要靠緣分,但是輔導就不一樣了,這幾年我輔導的公司,最後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成長,並一起創造公司價值。

企業的一封感謝信

今年的聖誕節,收到輔導公司同仁,寫給我的一封感謝信,心中真的無限感恩,謝謝您們,未來我們仍然需要努力。


彭老師好
實際上這一年我獲得很多,最大收穫是在於問題的分析、流程分析以及管理工具的使用。

在前公司其實很重視各項管理工具,PDCA或是流程分析或是8D都是談了又談。但是真正面對問題書寫報告,其實大家的第一直覺是有沒有一個範本給我參考一下。

但解決問題跟範本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大家只是為了報告而想辦法套上管理工具,為了寫報告想辦法去套。這情況在現在這公司也是差不多的,許多人暢談管理,說著長篇大論但卻毫無可行性。並沒有去真正了解問題,分析現況,僅僅想將現況套上公式,得到的解答自然也不知對錯,不明所以。但我覺得這跟台灣的教育有關,大家從小就是背公式,套答案。久而久之也不太去弄懂了。

我從前也是尋這種模式,直到當時參予老師的輔導案,才理解到把握現況,甚至轉為數據分析,量化指標。根據這些指標緊接著將流程具體,描繪過程,我才知道原來泳道圖是這麼用,原來細節決定成敗的細節掌握在這些地方。

當然還有學習到的太多太多,我很開心能有這一年的收穫。

十分的感謝彭老師,我們太愛你了!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持續改善與創新活動的內化

一年來的輔導,終於到了期末發表的時刻,今年共有11個專案參與今年(9/15)的盛會,當天150個位置,坐的滿滿的,公司所有高階主管幾乎全員到齊,真是盛況空前。

所謂CIIT(持續改善與創新團隊)培訓輔導模式,就是採用三階段來協助企業,請參考下面的運作:
 

1. 階段一: 學習(培訓授課)
    (1) 根據公司管理需要,實施相應工具運用教導
    (2) 讓員工了解工具/了解流程問題點
2. 階段二:落實(專案輔導)
    (1) 針對公司現有問題,團隊進行專案改善/創新
    (2) 讓員工學會運用工具,解決實際問題點文化
3. 階段三:文化形成 (成果分享)
    (1) 遴選評審人員,規劃企業內部改善活動
    (2) 建立一個改善舞台,間接連結績效制度
    (3) 形成企業內部持續改善/創新制度及文化

最後企業還是希望我來講評,當時的時間已經晚上七點多了,超出原來18:30結束的時間,本來我想不耽誤大家太多時間,但是一上台,還是講了九點建議,真的對不起大家。

建文老師提的九點建議:
1. 目標沒有100%達成,應該再思考原因與對策,同仁不要那麼快就結案
2. 鼓勵大多可以多多申請專利
3. 探討原因與對策時,不要只顯示結果,應該多多描述過程
4. 對策的發想過程,建議可以多多描述,這樣同仁才可以多多學習
5. 跳脫代工的思維,建議導入設計思考的觀念與工具
6. 接下來階段,則是持續改善與創新的內化,並進一步提供同仁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7. 常常同仁會以為改善已經極限了,事實上不盡然,突破既有的框架,還是有創新的空間,
    因此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8. 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研發專案與間接部門專案加入持續改善與創新的行列
9. 明年建議有更多的創新工具與思維的導入,例如: 進階的TRIZ方法工具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用共創模式,創造企業績效

現代企業常常為了應付日新月異的趨勢,以及層出不窮的日常管理問題而疲於奔命,為了強化公司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新顯學,其目的不見得是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或商機,而是希望藉由有效的創新學習工具,提升同仁的系統性思考能力,以啓動企業內部全面性問題解決的能量引擎。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與企業的緣分>

因去年上課的緣分,今年公司希望我協助他們專案輔導,因此我規劃四個月的輔導,而今天(5/12)專案輔導的宣示大會,總經理也親自蒞臨,未來更希望公司能成為亞洲最佳燃料電池發電解決方案提供者,大家一起加油喔。

晶元光電-持續改善專案輔導

今年上半年花了一些時間在"晶元光電-持續改善專案輔導"上,這樣子的專案輔導對我而言是成長最多的,每每看到主辦單位的用心與同仁的認真投入,真的是一件高興的事,相信您們一定會成功的,加油喔。

湖南長沙利潔公司-系統性創新

六天的"系統性創新工作坊"終於結束了,雖然只有六天,卻花一個半月完成,因為每次上2天課程,然後回去每組都有作業,然後過一段時間再上2天課,我想最辛苦的是這一群主管,其實創新的過程是辛苦了,但是結果是豐碩的,也謝謝各位主管,期待未來有機會再相聚,謝謝您們。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專案改善輔導

經過幾個月的專案改善輔導,終於在今天(11/11)舉行期末驗收發表會,最後每一組的專案Leader,也都發表期末感言,大家的共同點都是經過此次的輔導案,問題真的有被解決以及學到非常實務專案改善技巧與方法,而我在此次的專案改善也收穫良多,謝謝大家,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深度學習之旅。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創新輔導專案心得分享

分享近期創新輔導專案心得,感恩。

1.創新不是亂槍打鳥,也不是天馬行空,謀定而後動,先思考: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們有什麼機會可以滿足他們。
2.有沒有讓客戶自絕非買不可的理由?瞭解客戶需求才能寵愛客戶。
3.當集思廣益、頭腦風暴都不夠時,如何有系統的挖掘新想法?
4.驗證概念價值,不斷修正,考慮設計可行性,並檢查是否有掛漏。
5.推動創新變革是需要克服阻力的。
6.所謂的創新過程就是不斷發想、不斷驗證、不斷汲取的過程,想到不一定做的到,想不到卻一定做不到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