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企業內訓課程-問題分析與解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企業內訓課程-問題分析與解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持續改善啟動高效企業的創新軟實力

企業為什麼要改善? 不外乎是提昇企業競爭力, 增加企業的獲利,持續不斷的改善也是企業求生的法則,更是追求永續經營的方法。套一句管理大師的名言「不創新就等死」,企業也應關切「不持續改善,組織活路必然阻塞」。




持續改善架構的5大支柱

企業如果需要持續不斷的改善,在組織內部需要依靠持續改善活動與制度來運作方能成功。這幾年我在企業推行持續改善與創新機制,一般至少需要5大支柱,內容如下:



所謂的持續改善活動,指結合公司內工作性質相似或是由不同單位而有一共同問題或需要改善範圍的人員所組成,藉由有系統,有秩序,有邏輯架構的步驟,運用問題解方法與改善工具,系統化地研究問題,集思廣益地尋求解決方案,防止或減少錯誤再發生的機率,以充分滿足客戶需求。


推動持續改善活動的5點效益

組織為何要有持續改善活動呢? 不外乎有幾下5點效益:

1. 標準化的持續改善活動,以利資源更有效應用,並容易溝通
2. 成果水平展開並促進經驗學習
3. 改善過程及成果之知識資料整合及保存
4. 有系統地給予必要的輔導及訓練,使持續改善更有效益與效率
5. 透過團隊合作與適當的激勵,以營造持續改善的環境與氣氛

組織在導入持續改善活動時,一定要有一個持續改善架構,此架構的重點是讓同仁熟悉並善用改善與創新工具,養成系統性思維習慣,以強化問題解決能力。公司從上到下有共同解決問題的語言與工具,而且每年要持續不斷的精進 。全員參與並發揮同儕激勵效果,形成不斷追求卓越之學習型組織文化,提昇公司整體競爭能力,最後提昇顧客滿意度。




方法與工具的完美結合

接下來我們就要決定,組織要導入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目前在企業裡,8D 問題解決法(Eight Disciplines Problem Solving)是最為普遍且容易上手的方法,就連半導體大廠 台積電公司推動8D 問題解決法至今也已經20年,每年改善案例約1500件改善專案,每年幫公司節省下好幾十億的成本。

組織可以透過8D手法,建構解決問題的縱向的步驟與流程,並整合工具, 以方法為本,統合簡易、嚴謹但實用的橫向分析工具,在8D內整合應用。在熟悉8D手法與工具後,更能依此思維邏輯,作為日常改善管理的利器。下面的圖就是8D手法結合改善與創新工具,讓組織同仁可以按步施工,改善成功。

在這個劇烈變化的全球環境下,唯有深植改善精神在組織內的每個人,才能成為強風吹不倒的高效能企業。但企業要推動持續改善的目標,並不在於「改善」要有多大的績效,雖然績效很重要,而是激發出組織全員的改善魂,並形成一個強大的改善DNA,只要文化形成,組織的績效自然而然就會發生。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企業內訓課程-服務業之問題分析與解決

上星期五上課(7/17)前,管顧夥伴突然給我一張大信封,說這是6月份我幫一家全台最大的餐廳公司上課,學員用大卡片寫給我的祝福,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內容都是寫著滿滿的感謝,看看眼眶也紅了起來,尤其對我們這種專業的講師,小小的卡片,卻是讓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害我當天上課賣命演出,真的謝謝大家,您們太棒了!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從科技公司-台積電出身的,而我這幾年最賣座的課程之一就是"問題分析與解決",而我個人的定位是講師與顧問兩種不同身分,我常常說,講師靠體力,顧問考腦力,其實兩個角色都很累,也因為我有輔導的實務經驗,所以我很擅長在授課中導入企業實際案例,以及把同仁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放在課程當中,讓學員可以因為自己本身的問題加上學習一套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系統性方法與工具,能讓學員即學即用,也因此受到兩岸企業客戶的好評,當然自己在過程中,也成長很多,未來期望自己能繼續加油,貢獻給更多的客戶。

也由於背景的關係,我的客戶大都是科技業、電子業、製造業等,但從去年開始,我也協助服務業上課,比如航空公司、遊戲公司、保險人壽與銀行業等等,協助這些公司對我而言有點難度,除了講義要重新調整,又要把他們的案例搬到課堂上來,因此課前的充分預習是不可少的,而這一次的餐飲公司也是一次突破,謝謝客戶買單與管顧夥伴的支持,尤其又看到卡片滿滿的祝福,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對企業的HR承辦者,常常會在意這個課程辦得好不好嗎? 而我更在意,學員在課堂學習後,如何讓他們的工作能做的更好,持續進步的正向循還思考角度,才能讓組織成員再回到工作岡位上後,能持續應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改變,進而發揮影響力。所以實戰的培訓一直是我的信念,各位夥伴朋友,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