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商業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商業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創新趨勢.打造未來 - 趨勢顛覆常識,太可怕了

你是否擁有應變的能力?

由於本身是企業顧問與講師的身份,所以常常有機會到大陸授課,最近幾年當然也看到大陸快速的成長,尤其是物聯網方面的成長。

印象最深刻之一就是大陸眾安保險,剛好這一次分享的對象是人壽保險業,所以我想來分享一下大陸眾安保險案例。

趨勢顛覆常識- 大陸眾安保險案例

希望大家面對瞬時萬變的環境,我們必須有全新的工作態度與思維記住產業已經被顛覆了,任何行業都不再有安穩的工作,就算公司沒有危機感,每個人都要自己建立危機感





洞察人性的中國大陸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全稱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2013年11月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企業出資設立。




成立短短不到三年,知情人士透露,大陸首家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擬於2016年在大陸首度公開上市(IPO),融資不超過20億美元,更可望成為大陸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上市案。

眾安保險2015年獲得的保費收入較2014年增幅達1.88倍,較2013年增幅更是達到178.2倍,成長的速度非常驚人,眾安保險是怎麼做到的呢?


眾安保險重新建構保險價值鏈

“眾安保險”,自成立以來,洞察人們生活中因為科技出現產生的痛點,推出了眾多劃時代保險商品,不斷地顛覆人們對保險產業的想像。

當大家還在原來的價值鏈時,眾安保險已經重新
建構保險價值鏈。常常我們會看到保險公司直接
把保單拿到網路上來賣,這就是大家還在原來的
價值鏈上賣保單,效果當然不是很好。


眾安保險深諳碎片化現象所帶來的影響,眾安保險從多元的生活場景切入,實施產品的快速開發,且所有產品皆符合“保費便宜、交易高頻、精準直達”等特性。

眾安保險勇敢追求未知的領域,在此提供三大領域,每個領域都能替眾安保險帶來公司的成長。

1. 從生活場景切入,數位化生態保險

以“退貨運費險”為例,此產品基於淘寶這個特定場景所設計,因發掘消費者在網購時經常因為不知道實際成品和圖片描述是否相符,怕買了不適合、不喜歡,退貨還要再花一筆錢。

因此眾安保險發明“退貨運費險”,讓消費者實際看到商品後再決定是否留下,退貨的所有運費皆可以申請理賠。

2. 藍海領域的創新:跨界共創的保險

眾安保險與美的空調聯合推出“高溫電費補貼險”、與華大基因聯合推出“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检测保险、與途虎養車網聯合推出“輪胎意外保”等。這些異業的結合,也慢慢地建立保險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3. 精準直達顧客: 大數據及新興科技
    驅動保險

以健康險為例,過去傳統保險公司因無法確實掌握被保人的健康情況、無法與醫院資訊流通,而面臨難以精準定價,賠付成本居高不下的尷尬局面。


眾安保險發現這個問題,引入大數據及新興科技進行創新,如與小米手機合作的健康管理計畫“步步保”,就是首款結合可穿戴裝置及大數據的一款新型態健康險。


系統將被保人的運動量及其預期目標作為重大疾病保險的定價依據,同時被保人的運動步數還可以抵扣保費,此產品上線3天的累計顧客量就超過了3.6萬人。



眾安保險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其中的核心關鍵字就是“金融生活”。眾安“做有溫度的保險”,最終目標是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構建覆蓋各類人群的金融生活,這是個關於未來的巨大想像,至少想得到,才有機會做得到。


大數據的五大觀點

永遠要記住「在巨量資料時代,不需要想『為什麼』,而應該想『能發現什麼事』,然後協助公司創造營收。

另外也提供個人大數據的五大觀點: 

1. 思考大數據創新,資料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價值
2. 從數據找Idea,設計行銷模式與設計新產品....
    等等
3. 大數據越多就能幫你看的越細,才有更多機會
    看到新商機
4. 建立大數據資料庫或企業外包
5. 數據,將成為你的營收之一



最後提供我的金句,希望每個人都要有全新的思維。

1. 這個時代變得非常快,你不改變,別人一定會
    改變你

2. 這是一個可怕的時代,因為你連競爭者是誰都
    不知道

3. 培養「市場感覺」的能力,就是在培養「預測
    未來動向」、「發掘暢銷商品」、「活用個人
    核心價值」的能力

4. 你我都得要順勢應變,具備如新創企業家一樣
   不斷嘗試、適應挑戰、重新啟動的能力


延伸閱讀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創新趨勢打造未來 - 如何實際運用大數據?

企業不用大數據,五年就死

企業不用大數據,五年就死,會不會太誇張,雖然字眼很聳動,但是不難看出大數據的重要性與影響性。

大數據是什麼?

有些事物體量大到足以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我們需要或者不需要。大數據(Big Data)就是其中之一, 它完全改變了我們的商業模式以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背後的基本概念為我們做每一件事都會留下痕跡(或資訊),這些都是我們(或他人)能夠使用與分析的材料。


因此,日益龐大的數據反應了我們利用數據的能力。

把大數據轉變得有價值


我們的世界數據化使得在數量、速度、種類和準確性等方面得到空前大量的數據。最新的技術,例如雲端計算和有最新軟體的分佈式系統和分析方法使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所有類型的數據來獲得洞察力和增值服務




如何實際運用大數據?

例1: 更好地了解和目標客戶

為了更好地理解目標客戶,企業拓展其傳統的數據透過社交媒體數據、瀏覽器、文本分析或感應器數據來獲得對客戶更完整的了解。在許多情況下,更大的目標是創建預測模型。利用大數據,電信公司現在可以更好地預測客戶流失。零售商可以預測什麼產品大賣,以及汽車保險公司了解他們的客戶實際上如何開車。



例2: 了解並優化業務流程

大數據也被越來越多地用於優化業務流程。零售商可以根據社交媒體數據、網絡搜索趨勢和天氣預報產生預測模型。另一例子是供應鏈或遞送路線最佳化運用地理定位和無線電頻率識別傳感器數據。

例3: 改善健康

大數據分析的計算能力使我們能夠找到新的治療方法,更好地預測疾病模式。我們可以使用從智慧手錶和穿戴裝置得到的所有數據,更好地了解生活方式與疾病之間的聯繫。大數據分析還使我們能夠監測和預測疫情和疾病的爆發。

例4: 改進安全和執法

安全服務使用大數據分析來阻止恐怖主義陰謀和發現網絡攻擊。警察部隊使用大數據工具來抓住罪犯,甚至預知犯罪活動和信用卡公司利用大數據分析它來檢測欺詐性交易。

例5: 提高運動表現
現在大多數精英體育已經接受了大數據分析。許多使用影像分析來跟踪在足球或棒球比賽每個球員的表現,運動器材內建置感應器,如籃球或高爾夫球桿,此外許多優秀運動隊在體育環境之外追蹤田徑運動員 - 使用智能技術來追蹤營養和睡眠,以及透過社交媒體對話來監控情緒健康。



例6 : 改善和優化城市和國家

大數據在許多方面用來改善我們城市和國家。例如,它允許城市透過實際交通資訊、社交媒體、天氣數據來最佳化交通流量。目前許多城市正在使用大數據分析與把自己變成智能城市,把交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過程聯合起來。巴士將等待列車延誤並在交通信號預測交通量和操作,以減少擁堵。

大數據的應用是無止境的,目前我們只看到了轉型的開端,一個大數據的經濟,任何企業不認真考慮大數據的影響,就會冒著被拋在後面的危險。


延伸閱讀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巨量資料時代,帶來創新的商業模式

過去,也有數據分析,這與進入大數據時代有什麼不同?許多人都有相似的問題。可是,你該看看這些統計數據,現在每一秒鐘新發送的電子郵件多達二九○萬封,每分鐘YouTube用戶上傳的影片長達一○○小時,這告訴我們一件事:九二%的數據,其實是在這兩年所創建的。也就是說,每秒鐘過去,等待被挖掘、被分析的數據正排山倒海的出現,如果用以往的工具,可能要花上好幾年,才找得到可用的數據,「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你要更有效率的用軟體與工具,整合、挖掘與探索更多有利的數據。」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重新定義產品與服務

產品或服務的定位,是指企業決定用什麼樣的產品(服務),來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重新定義為客戶提供的價值,除了提供什麼產品和服務的角度外,還有就是如何為客戶提供價值的新角度。有時換一種眼光,重新審視企業自身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為產品或服務重新做一個根據消費需求而定位的改變,也是可以得到驚喜的。 重新定義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主要有三個方向:
 第一,針對競爭對手的現有顧客,提供一種全新的產品或服務,即提供一種全新的價值內容。同樣針對送禮人群,保健品提供的是有功效的保健食品,上海泰昌則創造性地將足浴盆定位於禮品,實現對保健品禮品功能的部分替代。
 第二,一些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雖有與現有競爭者相同的產品(服務),但更強調與現有競爭者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的賣點。換句話說,他們提供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但是以不同的價值定位促成銷售。
 施樂公司關注影印機高超的複印技術和它優異的複印速度,而佳能通過低價格和高品質的複印效果進行回擊;精工表注重手錶的精確性、多功能,而斯沃琪則強調款式設計和風格;吉列剃鬚刀強調剃須徹底乾淨,比克則強調剃須徹底、價格優惠且攜帶方便。
 第三,超越顧客期望的產品與服務組合:要麼向客戶提供額外的價值;要麼使得客戶能用更低的價格獲得同樣的利益,或者用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多利益;要麼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顧客。比如ZARA高性價比的時尚服裝。
 總之,我們所要做的,僅僅是在需求層面、客戶層面、市場層面、產業層面、產業鏈地位層面和行銷組合層面,進行創新組合、創新嫁接和創新定位,打破原有組合、打破原有客戶定位、打破原有市場定位、打破原有提供價值的方式,就有了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能。(網路文章)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觀念趨勢>創立一家不賠錢的公司

獲利是所有公司共同的目標,但是卻有很多公司做不到。成功雜誌(Success)訪問了幾位創業者,請他們分享如何創立一家不賠錢的公司。

■先了解產業。資深顧問杜爾傑(Robert Dolezal)表示,產品還沒有成熟就推出,是創新公司的一個致命錯誤。他建議,創業者與其急著讓產品上市,不如先加入產業組織、追隨一位師父等,摸清楚相關產業,以投入時間取代投入金錢,避免創立公司以後賠錢。

■真正檢視公司能否賺錢。杜爾捷說,經營公司不是小時候在自家門口賣果汁,水果跟糖都由父母提供,進帳卻進入自己口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賺錢,其實根本沒有扣掉成本,公司要能不賠錢,該注意的是利潤,而不是營收。

■一人分飾多角。創業家長菲斯爾(Mark Fischer)指出,剛創立公司時,為了節省營運成本,創業者往往要負責一種以上的工作職責。菲斯爾剛創立公司時,沒有僱用會計,只請了一位小姐負責記帳,同時也請她教他使用簡易的財務電腦軟體,他生動地形容:「因為我不喜歡跟我的錢分離。」除了能省則省的原因之外,他還認為,真正的創業者應該對公司的每個面向多少都懂一點,因此他很贊成創業者在公司的初創時期分飾多角。

■儘快測試產品。菲斯爾也指出,公司應該儘快為產品試水溫,因為除非從潛在顧客那裡直接獲得回饋,否則永遠不知道公司產品是否能賺錢。他認為,公司不需要一次投入大筆經費在打造樣品上,可以邊做邊修,否則萬一發現產品不可行,大筆資金已經像潑出去的水,難以再收回。

■動動腦想辦法省錢。例如,跟供應商談到更好的條件、採取以物易物的方法,換得公司需要的服務或產品。

文章來源:EMBA網站(2013年3月)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無法跨越的流程創新


據著名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調查,86%的企業採用低風險漸進類型的創新,而企業30%的利潤來源於此。剩下的14%採取激進式創新類型,其利潤達到60%。大部分失敗的創新是因為何種原因?企業僅僅依靠對現存產品和服務過於平凡進行延伸,很難做到創新成功,流程創新會在企業創新中起到很大作用,説明企業主重新考慮運作模式,實現創新成功。
據著名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調查,86%的企業採用低風險漸進類型的創新,而企業30%的利潤來源於此。剩下的14%採取激進式創新類型,其利潤達到60%。從1980年到2001年二十年間,在財富排行榜前100名的名單中,只有26%的企業依舊保持存在。換句話說,維持企業100%安全的做法是最危險的。正如著名作家以及創新專家希金斯(James M. Higgins)所言,“要麼創新,要麼滅亡”。《www.fastcompany.com》日前發表文章《拓展你的創新視野》(Expand Your Innovation Horizons)指出,太多的企業強調創新的低風險性,目標只是單純地擴大現存的商業範圍。大部分創新失敗的原因也非常明瞭:模式化、缺乏想像、枯燥乏味,事實上並沒有滿足任何真正的需求。大部分所謂的創新,實質上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那種對現存產品和服務過於平凡的延伸方式並沒有得到挑剔的、時間寶貴的客戶們的認可。
文章認為問題出在大多數企業把創新的大部分努力投在了第一種類型的創新上,這種創新的特點就是低風險、只是以單純擴大現存的商業範圍為目標。
有一些公司超越了水準創新的第一種類型,他們開發了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在現存的市場中創造新產品為目標,這被稱為第二種類型的創新。這種類似于一鳴驚人式的創新無疑是比較困難的,但對於有足夠的智慧、勇於嘗試並且堅持不懈的企業來講,也會有所回報。
第三種創新類型,通過全新商業模式和高科技的運用,以推翻現存市場為目標。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那裡傳統行業被重塑,新興科學和科技被採用,來重新應對似乎並不存在的需求。因為很少有企業擁有如此這般的想像力和勇氣來採取這樣大膽的舉措,因此差不多是這樣一種狀況,別人如果只說你“荒謬”都基本上算是表揚你了。而這也正是財源滾滾而來的原因所在。
文章最後還向有意創新的企業提出了兩點建議:1、企業在維持低風險的漸進式創新方向的同時,必須思考如何進行激烈性的第三種創新;2、企業需要更多地集中在流程創新上,重新思考市場和企業運作的現狀,以及將來怎麼做才能向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換句話說,企業需要更少地考慮新產品,更多地考慮如何通過新的業務或者新的業務模式來供應產品。(資料來源:世界經理人網)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