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流程創新: 學習如何化繁為簡,提高工作效率

最近有一家客戶的課程需求為"化繁為簡,歸納分析",而訓練目標,是要讓學員學習如何化繁為簡,提高工作效率,這讓我想起在2013年6月,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有一篇文章-簡化組織的7項策略,就是在談學習如何化繁為簡,提高工作效率,現在我重新整理,歸納成6點,希望對大家在工作上有幫助。

1.清除價值性太低的作業活動
簡化作業的一個簡單起點,是擺脫愚蠢的規則和價值性太低的作業活動。大部分組織中都會有這類浪費時間的活動,例如,看看有多少人需要審查和簽核費用報告;或是在產品出貨前,人員檢查再檢查。如果你可以排除一些簡單的工作,就有時間去發掘對客戶而言,哪些是有附加價值的作業,然後不斷強化它。

2.採取由外而內的觀點來簡化
推動簡化作業的因素,應該是出於有必要為內部或外部顧客增加附加價值。因此,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步驟,是積極釐清內部或外部顧客實際上的需求,以及你可以採取什麼行動,讓他們更成功。比方說,有一位主管帶著他的團隊拜訪客戶的工廠,讓同仁們看到客戶實際使用他們產品的情況,這樣他們就會比較知道該如何改進與創新產品。

3.按優先順序處理關鍵重要的作業
簡化作業的關鍵之一,需要了解真正重要和不重要的項目是什麼,並且在新項目加入與簡化時,不斷重新評估這個優先順序清單,然後採用公司的資源,優先簡化。

4.在流程中採取最短的路徑
確定你正在做對的事情之後,徹底根除核心流程中多餘或無附加價值的步驟,然後利用流程創新的10個手法,增加、簡化、改變、修改、模仿、替代、合併、重排、顛倒與消除,來精進流程,提供工作效率。

5.不要再做濫好人
造成流程複雜的問題之一,是大家往往都不明白指出不良的做法,尤其會產生這種現象的情況是,人們不願意質疑資深人員,那些資深人員是在無意間造成了流程複雜,這可能是因為會議管理技巧不佳、工作分配不明確或是其他不良的管理習慣。要平衡這個趨勢,可以運用具建設性的反應意見和衝突,使同仁坦誠指出可能會造成流程複雜性的個人行為。

6.減少層級並且擴大管控範圍
公司組織結構上傾向增加管理層級,這通常導致經理人只管理一、兩個人。當那種情況發生時,經理人會覺得有必要過問部屬所做的一切,藉此增加價值。但這種做法加重了工作負荷,也降低了部門士氣。要降低這種問題,並且避免事必躬親,就必須定期檢視組織的結構,設法減少層級和管理人員,並擴大主管的控範圍。

在現今全球化和日益數位化的組織中,經理人必須把「簡化」當成一項核心領導能力來培養,並讓「簡化」成為商業策略的關鍵要素。因此學習如何化繁為簡,提高工作效率,也需要有下列5點原則:

1. 追根究底 ,止於至善
2. 追求一切事務的合理性
3. 凡事一定有更好的方法
4. 成本效益理念
5. 創新的時代:與時俱進的思惟與工具方法

最後希望以上的6項策略與5點原則,可協助你開始推動簡化。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一場創新競賽,你學習到什麼?

很高興能夠擔任2015 WISE團隊競賽線上夢想導師,線上輔導夢想導師的目的有兩點,首先是(1) 提供各區遴選出的12隊,讓同學能透過線上諮詢的方式,與老師們討論決賽提案的內容。另外一點是 (2)討論的次數是有限制的,用完就沒有了。此目的也是希望讓同學能了解到資源有限,一定要好好想清楚再來約。
因為擔任線上夢想導師,所以在1/20的總決賽,我也撥空參與了這場決賽,因為時間的關係,我聽了9組學生的報告,說真的這群參賽的學生真的非常認真,報告的水準也一年比一年好,從整個決賽的報告中,讓我學到幾件事情,我想分享出來,也希望大家與我一起努力,持續加油。

1. 創新第一課:創新的 Idea產生後,一定要做全面與完整的
    競爭者分析,然後做出亮點的差異性。
2. 創新第二課: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最後一定要確定是
    否有解決之前的痛點。
3. 創新第三課: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一定要經過數十次
    以上甚至數百次以上的測試。

創新第一課:創新的 Idea產生後,一定要做全面與完整的競爭者分析,然後做出亮點的差異性。

例如有一組學生,發現現在的大學生因為在外面找房子不是非常方便,所以想出希望建立一個租屋平台,並使用溫情指數來當作創新指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但是比較可惜的是,本組沒有做全面與完整的競爭者分析,使得我們看不出亮點的差異性。

又例如有一組學生觀察到現在的雙薪家庭,因為白天都要上班,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寶寶,因此想出保寶大師-保母服務的平台,希望能解決雙薪家庭沒有時間照顧寶寶的問題,但是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保母媒合平台-輕鬆找保母"的服務或是保母銀行,提供家長、保母媒合平台與保母人才庫,托嬰托育、到府保育等,所以在競爭者分析上,也看不出差異性。

創新第二課: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最後一定要確定是否有解決之前的痛點

有一組學生,察覺到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一部份來自於雙薪家庭,因為平常太忙碌,以至於沒時間與小朋友互動溝通。

因此創意發想,建立一個體驗餐廳,包含互動遊戲、APP、外送,定期家庭聚會,而執行規劃,包含內部風險、外部風險評估、情境腳本與服務藍圖,整個報告聽起來完整性不錯,只是問題來了,如何有效驗證此想法的有效性,所謂的有效性就是此創意發想是否就可以解決青少年犯罪的問題,這點需要進一步說明。

還有一組的學生,發現單親家庭中,父親都為了經濟拼命工作,而小孩子因為父親沒有多餘的時間陪伴他,整天都在玩電動,久而久之,造成小孩子認為父親都不了解他,父親也認為為什麼小孩子講都講不聽,因此造成父親與小孩子長期溝通不良,最後小孩子選擇離家出走。就在孩子離家後,父親發現他得了癌症,在父親往生之前,透過時光雞錄了一段非常感性的話要送給他的孩子,幾年後小朋友回到家中,發現父親已經往生了,只留下一個時光雞送給他,小朋友聽完淚流滿面,後悔不已。整個報告中,戲劇效果十足,而本組想要強調的重點是,我們可以透過時光雞,將我們最真心的話傳達給你的家人,只是時光雞能解決彼此間溝通不良的問題嗎?所以不管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有多麼創新,最後如果不能解決之前的問題痛點,就顯得非常可惜。

創新第三課: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一定要經過數十次以上甚至數百次以上的測試

這幾年我長期在企業講授"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常常一個初期的 Idea,經過數十次以上的測試與回饋,最後的解決方案跟初期的解決方案,往往相差非常多,所以創新的 Idea與解決方案,如果只有一兩次測試就成功,我都覺得太厲害了。

例如有一組是希望解決退休人士沒有事情做,以及都市鑰匙小朋友過多的問題,因此想出一個點子,就是希望建立一個平台,來撮合退休族群與鑰匙小朋友之間的問題,個人覺得想法不錯,只是彼此之間大家都不認識,如何取得彼此間的信任問題,測試與回饋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只可惜大家都只有測試一兩次就修改完成,大家也都覺得此想法非常可行,只是我的心裡一直有一些聲音,例如: 找誰來測試? 你如何測試? 有測試不同的情境嗎? 測試的樣本多嗎? 有測試不同的區域嗎?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2016年創新學習之旅- 創新小學堂

1/13新小學堂開學典禮,在Adam校長 (周碩倫老師)帶領下展開小小幼苗茁壯旅程,亦如憲哥(謝文憲 老師)所說,有40%把握,就拼了,相信一天比一天更好更棒!! 
雖然我自己平常也在企業上"創新相關的課程",所以持續學習創新的新知,還是非常必要。1/13來上Adam老師的「創新小學堂」!上課不只是學新知,也是讓自己學習傾聽、激盪思考、認識不同人、跳脫思考,當學生真的是幸福的!^_^

創意與創新的觀念釐清

一開始Adam老師,就創意與創新,先做一些定義,讓大家釐清一些觀念

1. 點子是一個想法,創意是與眾不同的想法,創新是與眾不同,有价值,而且有實現出來
2. 創新=創意x可行性x價值
3. 創意要敢於不同,可行性是勇於實踐,價值是善於創造价值
4. 發散就發散,收斂再一起收斂,記得要分開,發散至少20分鐘,而且至少100個想法
5. 創意快篩,需要新奇+有效,創意收斂的標準要取得共識




創意生成的五大步驟

一杯咖啡的時間,擁有獲益終生的創意來源。

接下來Adam老師介紹一本經典創意小書-創意的生成:廣告大師私家傳授的創意啟蒙書。是廣告大師楊傑美(James Webb Young)於1939年首度發表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的廣告學課堂上,之後於1965年出版,迄今已幫助過無數廣告文案工作者及亟思改變的大眾,釋放出豐沛的創意能量。因為,它回答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創意是怎麼來的?」

作者以其獨到的見解,詳述創意生成的五大步驟,從如何收集資訊、激發想像,以及如何將舊有的元素重新包裝、納入戲劇性的新思路,而成嶄新且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意!
創意生成的5個步驟:
1. 資料蒐集 :蒐集原始素材,包括與你的工作主題直接相關的素材,以及你平時累積的一般性素材。
2. 消化吸收:在腦海裡將這些咀嚼、消化、吸收
3. 讓潛意識為你工作 :這是孵蛋階段,你可以散散步、泡個澡、或是坐在蘋果樹下
4. 創意的誕生: 啊哈!我找到了!
5.將創意作最後修正:大多數的創意要符合真實狀況和實務需求,都需要不斷不斷的再加工,但很多創意都在這個階段胎死腹中。

創新案例分享

憲哥和Bryan & Joe都是創新者的模範,Bryan & Joe的「大人學」就是敢於不同的創意;憲哥有40%把握就拼了,一年至少嘗試了十種不一樣的新做法,都是創新的典範。

創新小學堂第一堂課來的學生,都是臥虎藏龍,有SMARTM創辦人: Jerry,以及功夫老師,大家真的非常好學,當然我也是喔。

期待未來每月的體驗旅程,大家一同來交流互動。

最後也應Adam老師之邀,未來有機會在創新小學堂分享一些創新實務的作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創新方法-TRIZ的學習心得

這幾年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的非常辛苦,所以我常常在想,我們還可以多做些甚麼。
所以2015年我六顧茅廬,終於邀請到台灣最早教TRIZ的權威老師 曾念民老師,辦一場封閉式的公開課程,其實最近幾年曾老師已經屬於半退休的狀態,但是他也常常自己覺得,應該要做一些回饋台灣這個社會,所以他也非常希望有機會可以傳承這些非常棒的創新工具與方法。

早在2006年我還在台積電時,我就有接觸TRIZ,並且也是公司TRIZ的內部講師,這幾年我也常在企業內訓講授TRIZ創新方法,但是總覺得TRIZ的學問太浩瀚了,因此一直希望有機會可以再精進。

曾老師累積二十年的顧問輔導與教學實戰經驗,常常協助企業透過實戰的行動學習方式,獲得非常棒的實際成果,因此曾老師是一位真正有實戰輔導的顧問,而且聽說他的顧問費高的嚇人。


這一次的封閉式公開課程,我們只想找10位有興趣學" TRIZ實戰輔導"的朋友,一起來學習,但是最後居然有15位學員報名,真的是非常幸運,與其說幸運,不知說是大家有緣。

什麼是TRIZ? TRIZ就是Theory of Solving Problems Inventively,中文翻譯為"創意性解決問題的理論" 。TRIZ祖師爺Genrich Altshuller發現,所有科技系統的發展,都是隨著可以預期的型態演進,這個發現使得科技的演化得以加速進行,他同時也發現,問題解決的原理是可預期的,也可以一再地重複應用,這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發明。


曾老師一開始上課,就說我們需要從問題找機會,從機會找商機,要解決問題前,需要先創造問題。TRIZ不是在解決現有問題,而是對未來產品,所產生的問題來解決,TRIZ最重要的概念是理想化,所謂理想化,就是有此功能,但是沒有此容器或設備,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哲理。



課程中最精彩莫過於,請各組以實際產品為主題的實際演練,整個過程真的非常過癮,整個過程共有三個步驟,我以第二組為例,說明如下:

步驟一: 市場區隔(目標市場)
本組最後以"婦女用的保溫杯"為開發的產品



步驟二: 9 Windows
接著以系統化的方式描述您的問題,從三個層次 (1) System:您的產品或製程 (2) Super-System:環繞著System的大環境 (3) Sub-System:構成系統的組成部份;從時間的尺度,過去、現在、未來 , 構成九個系統空間的九宮圖(9 Windows)




步驟三: 理想化
透過子系統中的功能、理想化、現狀、不足的功能與有害的功能等來分析,然後根據問題,尋找所有專利,找出可行專利,或是從專利的缺點來改善,常常Idea就會出來喔,不然就利用衝突矩陣與創新法則來尋找解決方案。



這兩天的學員(80%是企業講師與顧問)真的太認真,太熱情、太好學,也有好幾位擔任企業顧問師的前輩們,直說,曾老師的授課,終於讓他們打通任督二脈,真的很精采,也很刺激。

最後大家居然一起說服老師,希望明年繼續開一系列 TRIZ的課程,更好笑的是,大家在課後滿意度上,居然都寫" 加課" " 加課" 。


好消息來了,老師也已經正式同意加課了,所以2016年 建文哥將繼續開一系列TRIZ創新課程,我們大家真的真的真的很幸運。

最後還是要謝謝各位夥伴,我太愛您們了。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