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創新機會的搜尋與辨認

想出新點子出來時,要評估是否符合20大趨勢(如下)的走向,才有機會成為成功
的商業生意。

  1. 人口結構的改變
  2. 個人主義達到一個新階段
  3. 健康事業
  4. 女權高漲
  5. 文化多元化
  6. 交通運輸的新形態
  7. 數位的生活型態
  8.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
  9. 無所不在的情報消息
  10. 科技的聚合
  11. 全球化2.0
  12. 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13. 商業的生態系統
  14. 工作世界的改變
  15. 新的消費型態
  16. 能源與資源的改變
  17. 氣候變遷與環境的衝擊
  18. 城市化
  19. 新的政治世界秩序
  20. 國際安全的威脅不斷增加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建立高績效的團隊

建構一個高績效的團隊,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找到共同理念的夥伴一起努力!過程中必須懂得分辨哪些人是助力、哪些人是需要訓練、哪些人必須讓他退出!唯有一致的目標,並透過學習、方法和執行力,最短的時間將可以快速建立一個高績效的團隊。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提高解題力--培養相似性的直覺力

提升創新力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對事物或現象的相似性敏感度,人的認知發展總是從不熟悉到熟悉,對新事物的認識,可以用舊事物做參照。要對新事物進行有效的認識,首先得有對「相似性」敏感的直覺,透過訓練一般人也能迅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對人類很重要的一個產品發明過程故事。

一個星期天,法國著名醫生雷內克瓦帶著女兒到公園玩,女兒要求爸爸跟他蹺蹺板,他答應了,玩了一會兒,醫生覺得有點累,就將半邊臉貼在蹺蹺板的一端,假裝睡著了,女兒見父親的樣子,覺得十分開心。

突然,醫生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睜眼一看,原來是女兒用小木棒在敲蹺蹺板的另一端。這一現象,立即使醫生聯想到自己在醫療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當醫生聽診,採用的方式是將耳朵直接貼在患者有病的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學。醫生想:既然敲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聽到。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某樣東西,使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的聲響讓醫生能夠清楚地聽見呢?

雷內克瓦用硬紙捲了一個長喇叭筒,大的一端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的耳朵裡,結果聽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就這樣產生了。後來,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紙做成了單耳式的木製聽診器,後人又在此基礎上研製了現代廣泛應用的雙耳聽診器。這就是很典型透過相似性的直覺力創新一個新產品的案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您就能見多識廣,自然就提高您的解題力!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提高邏輯思考有方法

提高“邏輯思考能力”的方法,最常用的大概就是以下三種——“多元思考法”、“邏輯思考法”、“創造性思考法”。

  一、以多元思考法提高思考能力

  所謂“多元思考法”,就是每件事情不要期待只有一種答案,而應多方面思考,創造複數的解決可能性。習慣多元思考法的人,不論面對任何問題都能從不同角度與觀點分析,則即使再大的難題,也能找出解決辦法。

  那么,該如何培養多元思考能力?以下是三個不錯的辦法。

  1.提醒自己不可變成“被煮熟的青蛙”

  有個童話故事,主角是一只青蛙。這只青蛙不小心掉進火爐上的鍋子中,因為水溫20度,青蛙覺得很舒服。但慢慢的水溫提高,30度、40度漸漸升上去。然而,因為水溫變化緩慢,雖然覺得愈來愈熱,已經習慣了的青蛙卻懶得跳出來。結果,這只青蛙最後被煮熟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其實也有類似狀況。一旦適應了,即使環境惡化,也會認為“只要忍一忍就好”。久而久之感覺麻痹,等到問題嚴重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就已回天乏術。

  所以,工作出現警訊時,你必須嚴格提醒自己,絕對不可變成“被煮熟的青蛙”。

  2.從不同立場進行思考

  一般人其實都有相當固定的思考模式。但事情一固定,就會顧此失彼,失去多元創意的彈性。想要鍛煉多元思考能力的,拋棄過去習慣、換個角度重新思考,是最根本步驟。

  3.養成邊寫邊思考的習慣

  有好想法、好點子時隨時記錄下來,也是培養多元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只在腦袋中想像,思考容易偏差、窄化。寫下來則可讓自己更容易掌握整體圖象,發現缺點與不足之處。

  二.提高邏輯思考能力

  所謂“思考論理能力”,簡單講就是面對問題時不可一相情願地埋頭苦幹。至於具體的論理思考訓練法,則有三種——“由宏觀到微觀”、“MECE”、“邏輯樹狀圖”。

  三.提高創造思考能力

  點子不多、思考能力不強的人在企業界很容易被淘汰。如何提升自己的創造與思考能力呢?以下是三種不錯的做法。

  1.經常腦力激蕩
  2.點子一出來,就加以整理
  3.進行“重點化”與“分類”
                                              (Sources: 整理網站資料)

邏輯思考力

 「只要用背誦的方式得到解答,就不是思考,」他認為,從既有的知識庫尋找答案,不叫做思考力;當你不具備某項知識,但能夠從既有的知識中不斷去連結,最後得到答案才算數。 「過去在美國攻讀博士,老師上課像是在看邏輯推理小說,你永遠猜不出老師下一步要教什麼,」管康彥形容。只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法,學生永遠沒有思考力。先提供一個狀況,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就能培養思考力。換句話說,邏輯思考力要能夠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引導出解決方法,而不是用現有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此培養邏輯思考力,首先必須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腦中沒有灌入足夠的知識前,是很難做到邏輯思考的。

 善於思考的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就開宗明義的說:「這是一個思考力決定成就的時代。」思考力為什麼這麼重要?不注重思考會導致什麼結果? 大前研一提及,自己過去就曾經因為沒有深刻了解到邏輯思考力的重要性而吃過悶虧。
 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參加博士學位考試時,答案全對卻意外沒通過考試。教授告訴他原因說:「你的數字完全正確,但對於思考的過程,卻沒有明確的交代,這對一個工程師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他驚覺,日本考試考的是套上方程式後答案正不正確;美國考試則是測驗學生有沒有能力從零開始導出方程式。徹底領悟後,他便不厭其煩的進行各種實驗,最後成為班上第1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在MIT學會的邏輯思考,讓他一輩子受用,甚至考進了全球知名的麥肯錫顧問公司。
 
   大前研一指出,當世界經濟急劇變化,用先前的經濟原則來應對是完全不管用的,因此,企業人更需要的是邏輯思考的能力。「世界越是動盪,越需要經理人具有創新思維的能力,不可能再用過去幾10年的經驗來判斷,而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依靠的就是邏輯思考」管康彥強調。他進一步解釋,動盪的定義指的是,環境會隨著時間快速變動,變動到甚至連遊戲規則都可以更改,遊戲規則更改代表過去的經驗已不適用,必須一切歸零重新來過。
「所有的管理,都是常識加上邏輯能力,」一名好主管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還能運用邏輯思考的能力,在堆積如山的資料中,看到全新的問題,而不是套用過往的經驗解決問題。同時必須擁有跨越時空思考的能力,擺脫過去成功經驗的迷思,回歸問題的根本點思考未來。 
 
   台灣年輕人可以說是「解題能力一流」,卻缺乏提出問題的思考力。反觀西方,由於比較早進入「提出問題」的階段,年輕人也比較容易發揮創意,提出新的構想。舉例來說,要求工程師解決一個MP3聲音品質、零件開關的問題,以台灣目前的生產技術,絕對難不倒他們,然而一旦要求工程師「構想」一個全新的MP3產品,他們常常會當場「傻掉」。
又譬如無線滑鼠的發明,最早一定是由某個善於思考的工程師先提出問題。「筆記型電腦已經有無線,為何我們做簡報時,滑鼠老是還要接一條線?」之後,老闆才會說「那麼請你去研究一個無線滑鼠吧!」產品的觀念便由此而生。 因此從思考力的角度來看,許多台灣企業從OEM、ODM要提升到品牌的層次,往往找不到人才,這就是問題所在。唯有不斷運用邏輯思考問題、找問題的人,才能不斷提出新構想。(sources: 整理網站資料)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辨識創新機會點

2005年以《藍海策略》揚名全球的英士(INSEAD)國際商學院教授金偉燦(W. Chan Kim)和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在書中對企業如何進行價值創新,提出了4個明確的思考方向:

1.哪些產業內習以為常的因素應予消除?許多產業內存在已久的因素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實際上顧客在意的價值已經改變,導致它們的價值日漸流失,甚至反過來減損現有價值。

2.哪些因素應該降低到遠低於產業標準?強迫自己正視產品與服務是否設計過度,只為了超越並擊敗競爭對手。企業如果提供了過多功能,顧客可能根本用不到,反而還造成成本增加。

3.哪些因素應提升到遠超過產業標準?找出產業中是否有哪些盲點,是顧客必須忍受不便去將就的,企業必須想辦法解決。

4.哪些未提供的因素應該被創造出來?透過這個問題協助企業開發出顧客價值的全新基礎,創造新的需求,並改變產業的定價策略。 兩人強調,前兩個問題協助企業體認該如何改變成本結構,才不會受到競爭纏鬥的影響,只顧著為改善而改善;後兩個問題則是協助思考如何提升顧客價值與創造新需求。四者並行思考,就能按部就班去發掘創新可行議題:如何重建顧客價值並跨足其他產業?如何提供顧客全新體驗?如何保持成本結構低廉? 以此出發,經理人可以具體思考自家產品與服務的各種創新機會。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AIM系統性創新方法(D5 Model) + 行動學習

<感動與信心>

今天(1/10) 聽到總經理的感言,心中無比的感動,當然也更加有信心,此次的"AIM系統性創新方法-D5 Model + 行動學習",圓滿成功。

以下是總經理今天在創新專案上的感言: 

過去我一直學得創新是不能學習的,但是今天我看到大家在創新專案的表現,這一次AIM的訓練非常成功,我只想說非常謝謝AIM的系統性創新方法,我今天親眼看到創新真的是可以學習的,之後我想把這套創新方法,變成每個人的核心職能。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創新三要素價值、創意和落實

原文引用自:自由時報/財經新聞/2012.03.09

〔中央社〕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創新應具備價值、創意和落實三要素;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認為,創新要掌握技術、使用者習慣和商業模式這三大要素的變化。

2012「第七屆龍騰微笑競賽」啟動暨創業創新論壇下午在台大霖澤館舉辦,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應邀出席暢談創業與創新,分別簡單扼要地點出上述看法。

施振榮表示,創新不是要全新的,創新不是只指新的東西,創新有三個要素:要能創造價值、要有創意、同時要能落實執行。

他說,創新應該要用價值引導,價值引導創意的方向,創意要考慮可行性,還要能夠執行落實;無法落實,價值無法體現。

施振榮指出,創新也是要保持新的價值,是一個永續不斷經營的過程。

林百里鼓勵學子多跨學院和跨領域學習,不是光靠技術或商業模式就可以創業,需要結合各種複雜的因素,要從多領域去觀察東西。

他指出,技術(technology)、使用者習慣(user behavior)和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這三大TBB要素,對於掌握創新變化很重要,有志於創新的學子,可以開始分別從這三要素中掌握創意導向和變化趨勢。

林百里認為,價值是由使用者決定,有了價值(value),使用者會支付價格(price),有了價格,就有機會產生利潤(profit);有志創業的學子,先從TBB掌握創新變化,進而掌握VPP。

他認為,企業要有核心文化和自信,微軟不是從IBM產生出來,Google不是從Microsoft出來,Facebook也不是從Google出來的,都是從校園開始產生茁壯,學生不要怕失敗,才有成功機會。

施振榮進一步回應林百里的TBB概念,他指出技術可帶出價值,但常面臨供過於求的挑戰,使用者習慣也需要思考供需之間的關係,能夠掌握使用者跨領域的習慣,就能建立較高門檻的創新價值。

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施振榮指出創新就牽涉到更為複雜的生態體系,也會更具有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產業價值。他認為台積電改變了原有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如高通(Qualcomm)和聯發科等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的產業價值。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