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清楚人生的方向之後,我計畫花10年時間實現我的講師與顧問之路,但也曾因為忙碌而遺忘起初的夢想。當時的規劃是把一個大目標(企業講師與顧問)切成幾個小目標,接著就是替小目標設定階段的里程碑,一步一腳印地完成大目標。
但是在工作時仍然要上緊發條,精益求精,力求在每項任務中有最紮實的磨練,同時爭取優秀績效以做主管、內部講師或調轉它部門歷練。工作之餘,仍花大量時間進修以取得證照。另有家庭需要投入心力,其中心力、腦力與體力的耗用,絕對不是用蠟燭多頭燒可充分形容的。
在公司的時間中,預計規劃完成5個目標,這是當時的想法,其實也不清楚是否會達成,但是有規劃至少有個方向,有方向就會有動力去實現。
1. 各部門歷練,至少3~5部門
2. 成為企業內部講師
3. 不斷精進講課能力,成為好口碑的內訓講師
4. 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進修取得3~5個證照
5. 取得管理職位,學習更多的管理與領導技巧
在這10年時間我經歷過生產管理、品質管理、創新管理、行銷、工業工程、會計等相關工作,接下來我就來分享,我如何慢慢地實現這些目標以及我的夢想。
五招基本武功
首先我就先分享進公司的第一份職務 生產管理工作,在生產管理工作的時間裡,我學習到許多生產管理與製造管理相關的管理知識,在此歸納個人學習到的五招基本武功。
第一招: 上緊發條的生產會議落實每日執行力
第二招: 強化邏輯能力:學習主管的邏輯思考技巧
第三招: 200分的準備:秒答學,好好學
第四招: 把日常工作做好是基本,做改善與創新專案才是正道
第五招: 土法煉鋼去學習,勤寫筆記,回頭複習
第一招:上緊發條的生產會議落實每日執行力
我在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是從事生產效率部門的生產管理,也就是所謂的PC(Production Control)工作。生產管理有三大要點,三要點落實實踐下來,整體而言,就是靠著公司每個人執行力!
1. 專人專部門負責生產管制與管理
2. 訂定重要的生產KPI:指標如何訂定,就會影響工廠營運的方法,當然指標背後的數字,更不能出錯
3. 確保生產數字如期如實達成,指標從年度目標設定後,會展開每個月的目標,接著展開每週目標,最後到每天的目標
有了這些元素後,長官就會利用不同型式的會議,用指標與目標來做管理,最關鍵之一就是生產會議,利用每日/每周/每月/每季的生產會議來落實執行力。
第二招:強化邏輯能力,學習主管的邏輯思考技巧
在生產會議上,長官幾乎都用指標與目標來做管理,記得有一次在生產會議上被問到:
長官: 昨天出貨量目標是100片,為什麼昨天只出75片?
我說: 因為昨天有一個機台壞掉,所以出貨量目標就會變少
長官: 那你說,那個機台壞掉幾個小時?
我說: 約3個小時
長官: 3個小時機台壞掉,至多少20片產出,所以20+75=95,那還少5片產出?
我說: 另外昨天有一個產品因為品質不是很好,所以工程師花了一些時間去修理,這裡的時間消耗,會少5片左右的產出
長官: 那你去叫工程單位來解釋,為什麼這個產品要修理哪麼長的時間?
以上的場景,每天的生產會議都會出現,當然同樣的事絕對不能被念兩次,所以每天都在學習主管的邏輯思考技巧。而在生產會議上只要有些問題,沒有回答很完整,會議結束後一定要把問題查的清清楚楚,然後一定要在當天寄封信件給相關的主管,也就是今日的生產相關問題,當天下班前一定要處理完成,光一點就可以看出公司超強的執行力文化。簡言之,生產會議上看數字差異問題應答,時間一久,自己的邏輯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第三招:200分的準備,秒答學,好好學
任何報告要報給主管前,一定要先想好主管會問何種問題,並想好答案,然後不斷的演練。也就是不論是開會還是簡報,一定要想遠一點並模擬對方會問什麼問題,然後做200分的充分準備,而回答時候的秒數也很關鍵喔。
如果是老板在問我們問題,例如像是在咨詢我們意見時,可以想個2~3秒再回答。但是如果在說我們不好,challenge我們的時候,而實際上我們又不是我們沒做時, 建議要在0.5 ~ 1 秒內,就要回應,如果超過2秒鐘再回應,一般老板就會認為,我們沒準備,搞不清楚狀況 ... ,難怪呆呆的坐在那裡,支支吾吾的 ...。
資料與報告的品質非常重要,一旦印象不好,翻身不易。而這種功力的訓練不是短時間可以訓練的,一開始當然秒答學的難度很高,但是每次開會還是簡報的次數累績多之後,秒答學的功力就會大大增加,當然任何數字背後的意義自己也要非常清楚,主管一問,也要用簡單的話術回答。
記得有一次要向高階主管簡報一個主題,我與直屬主管模擬了20個左右的問題,過程中當然是很辛苦,但是當高階主管問的問題,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時,過程中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這就是快準狠的境界。
第四招:把日常工作做好是基本,做改善與創新專案才是正道
如果你覺得台積公司,有那些不錯的文化? 我個人覺得太多太多了。除了上面寫的執行力超強的文化之外(執行力、執行力、執行力),還有就是任何事情都強調系統性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同仁解決問題,都習慣用直覺或經驗解決問題、看到問題就想到答案,而不是用系統性的方法來解決)、追根究底、數字化管理、不希望聽到"做不到"的言詞、遇到任何問題,就會先想那別的公司怎麼做的,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超越他們。當然還有整個公司沒有派系的鬥爭,都是做事的文化,大家每天都在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棒,甚至要找對的事情來做,然後做到極致,最後做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另外一個文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好是基本,做改善與創新的專案才有績效,公司才會進步。也因為有此改善創新的文化,所以大家每年都在搶著做專案,找有價值的專案來做,然後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做此專案最後對部門或公司有哪些效益 ? 因此我們常常會成立交流平台,邀請相關的人一起參與,共同想一些專案來做,專案確認之後,就是使命必達,一定要完成,否則,就自行切腹吧。
我在生產管理部門工作了4年,一共完成約15個大大小小的專案,在專案計畫與執行的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視野更大之外,也學習到更多專案管理的技巧與方法,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也更加順暢,更重要的是,也學習到一點IT寫系統的邏輯能力,因為做專案在公司有一句口號,就是所有的對策實施,一定要合理化、標準化、制度化、系統化與e化,所以IT在專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之一,而且公司的IT人員還真的不少,跟其他兩岸科技公司比起來,公司IT人數的比例,根據這幾年我當任講師顧問的觀察,應該有前幾名喔。
第五招:土法煉鋼去學習,勤寫筆記,回頭複習
我始終覺得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先去想可以帶來多少利益,或是可以如何投機。或許我不夠聰明,所以我只能土法煉鋼去學習,一步一腳印扎實的往上累積能量,就像火山爆發要累積一定的能量,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像火山一樣爆發,但是我非常努力去累積能量。或許是笨,但是這是我學習的方法。
勤寫筆記成為我學習的一種習慣,然後不斷地回頭復習,更能深化自己的能力。長官說過的話、觀察到的學習重點等等,我都會寫在我的筆記本上,就算寫筆記是個小事,但是從小事也能看出一個人做事的仔細程度及品質,我在公司這10年來,共寫了20幾本筆記,到現在我還放在我的書房,現在我還會偶而看看過去的筆記,每次的學習都不一樣,當然這些筆記也成為我從是企業講師與顧問很重要的養分。
沒有假日的5年時間,取得6張證照
進公司前兩年因為工作忙碌而遺忘起初的夢想,因此在公司第三年,工作都已經上手後,我就開始規劃要利用自已的年假與周末假日出來進修,前後我共花了5年時間陸續取得6張證照,ISO 9000 主導稽核員、6標準差綠帶合格、6標準差黑帶合格、中小企業品質管理顧問師班合格、中階全面品質管理顧問師班合格與經營管理顧問師班合格等6張證照。
在這過程中的學習,真是非常辛苦。幾乎沒有休息可言,平常就是上班,假日就出來進修,朋友聚會沒有時間參加,家族聚餐也沒有時間參與,當然更不談有時間帶家人出去走走,這種辛苦,是一種心力、腦力與體力的耗用,絕對不是用蠟燭多頭燒可充分形容的。
在這段學習的旅程中,剛好我們家的兒子與女兒陸續出生,我們也只好把他們送到南部麻煩我岳母照顧,所以寫到這裡,常常有學員問我當時如何兼顧工作、夢想與家庭。我想是因為我有清楚的人生目標,讓大目標切成小目標,讓自己有方向去努力,然後夢想支撐自己時間心力的調配運用,也把手上職務連結到個人目標,盡心做到最好。
每個人時間都是24小時,端看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當然有些的犧牲是沒有辦法的,但是犧牲是要有價值地犧牲,短時間可能看不出來,但是長時間來看,這些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當然過程中有好幾次都想放棄,也常常在半夜問自己,這樣的努力,值得嗎? 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嗎? 我的家人一定會長期支持嗎? 會不會最後還是在公司一輩子,其實在公司直到退休,也沒甚麼不好,但是這些的問號? 伴隨著我無數的夜晚。
最後我還是度過哪幾個時期的低潮,而真正突破的念頭是,我想做給我的阿嬤看,我相信我的阿嬤會感到驕傲的,只可惜,我的阿嬤已經在天堂了,突然好想我的阿嬤,好想好想,希望有一天我還可以當她的孫子。
延伸閱讀:
收到公司的錄取通知,我只有高興一個星期,入職後,就發現我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現在回憶起來,還真是辛苦,但也就是因為辛苦走過那一段路,對我日後的講師事業幫助非常大,當然同事間的感情也相對的好,有些同事到現在還是有聯絡,即便是後來我換了部門單位或離開了公司,還是無法淡化我們彼此間的友誼。
整整一週只領薪水,不用做事? 是真的!
2001年6月進入公司,第一個職位就是負責生產管制與管理。到部門報到第一週,主管跟我說都不用做事,心想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每天都有工作文件要看要學,有些是投影片資料,有些是SOP(標準作業程序書)文件,至於要看那些文件,部門主管有寄給我一張學習清單,只要按照學習清單的指示,按部就班即可。當時公司有「好夥伴制(Buddy)」,是指新人一進入公司,就安排好一位資深的員工,為我做生活或工作上的諮詢,而這一週的新人學習週,學長都要我準時下班,因為往後的日子就沒有此機會了,果不其然,之後的日子,很少有準時下班過,直到我2011年9月離開公司。
如果這些辛苦你都能克服,那往後還有哪些事情,難得倒你
2個月後,工作慢慢上手了,辛苦的日子也來了。所以常常工作15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每天7:30進入公司,晚上22:00下班,有時半夜還會接到同仁的緊急電話,假日還需要輪班(每個月輪流假日值班),所以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累了就睡覺,起床後又是工作。
突然有一天,我6:30就開車到達公司,然後就在公司的停車場裡,內心突然有一個念頭,就是我想要離職,我想要離職,我想要離職。因為這不是我要的生活,完全沒有生活品質,除了工作時間長之外,還有工作的壓力非常大,每天一進公司就好像在打戰一樣,精神繃的很緊,隨時有狀況,就要馬上處理,不然就會被老闆Review再Review,有時你心目中的一百分,可能只是老闆心中的五十分,壓力真的很大,工作根本就不開心。
想要離職的心情,醞釀幾天後,我就告訴我的女朋友,我想要離職,結果她居然告訴我,如果這些辛苦你都不能克服,那未來你如何克服更困難的事情,你只要撐過這一關,那往後還有哪些事情,難得倒你,你就當作上天再考驗你,它在徹底挑戰你的極限,而且大家都想進入台積電,你好不容易進入公司,別人想進來還不一定能進得來,所以別人沒有放棄你之前,你不能先放棄喔。也就是這一段話,讓我激起一股不能放棄的力量,我對我自己說,至少我要存活下來,我要證明給我的女朋友看,事後這段存活下來的決心,對我日後的創業影響很大(我的講師顧問之路也很辛苦,但是我都沒有放棄過)。
不看別人的學歷,讓自己重新出發
人生中沒有親自體驗過,你很難想像,全國的菁英大部分都在台積,每個同仁不是台大就是清大、交大,甚至還有不少是來自美國名校,碩士學歷是基本,當然博士級的同仁也不少。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跟這些高學歷的菁英份子共事,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嗎 ? 對我而言,在這樣的工作氣氛下,我變得非常沒有自信,畢竟我不是來自這些名校,所以我常常質疑自己的能力,而且跟這些同仁在一起工作,總感覺自己矮人一截。
工作除了來自主管的壓力之外,還要來自同仁之間競爭的壓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這些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如果我想要在此環境生存下來,我必須改變我自己的想法,想了一段時間後,我發覺其實我自己應該也不差,否則我也進不了公司,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看別人的學歷,讓自己重新出發,學歷是過去,進入公司是看工作努力程度與工作態度,更何況所有學到的功夫都是自己的,而且我相信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實現企業講師與顧問的夢想,因此這些的想法一轉變,工作的信心與目標就慢慢出來了。慢慢地我也把這些優秀的同仁,當作是我學習的對象,而我又何其有幸,可以跟這些強者學習,讓我也有機會成為強者。(現在還在努力中)
工作上不斷強化自己強項,工作之餘補強自己弱項
工作幾個月之後,我知道要在公司內存活下來,工作績效一定不能是部門內的最後5%,聽起來其實不難,但是如果部門內每個人都很強,最後還是要選出最後的5%,那工作的壓力就大了。當時的我還滿清楚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所以我就在工作上不斷強化自己的強項,工作之餘補強自己的弱項。最後終於在進入公司一年後,我參加部門的持續改善活動競賽,得到了第三名,這個獎項,對於當時的我,是非常大的鼓舞,因為這是我的強項(哈哈,自己讚美自己一下),當然也更讓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與價值,從天賦出發,就有希望創造自我價值極大化。
2002年得到部門持續改善競賽第三名與同事合影
所有的努力都會在生命留下痕跡
這是一段從想要放棄到轉念、勇氣與決心的心路歷程。「放棄」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價值,如果這些辛苦你都能克服,那往後還有哪些事情,難得倒你。「轉念」來自於不看別人的學歷,讓自己重新出發,學歷是過去,進入公司是看工作努力程度與工作態度。「勇氣」來自於女朋友的鼓勵與家人的支持、而「決心」來自於本身設定目標,只要不是最後的5%,我就可以存活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努力不懈。
當年存活下來,而且一待下來就是10年多的時間。如果當時一年後就離開,很難想像現在的我,會是怎麼樣。而現在的我之所以能以行動學習,實務導向為主的企業顧問與企業講師,很多都受惠於那段在台積電中各部門的歷練與雕磨。總之,一步一腳印,所有的努力都會在生命留下痕跡。
延伸閱讀:
人生有些事情是需要規劃的,就算沒有規劃,我相信成功也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加上一點運氣。從小到大我知道我是一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我知道要成功,一定要非常非常地努力,現在想起當年退伍後是如何進入台積電公司? 如果用點來看,當然是我的運氣比別人好,但是如果從面來看,其實是一連串的努力串聯起來以及每個階段的貴人相助。
專科時期發現自己對管理有興趣
約在30年前,五專(技職體系)是一個想學一技之長又不想有大學聯考壓力的升學選擇,而我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選擇國中畢業念五專的決定,因此當時的我選擇了明新工專 機械科。但是讀著讀著卻發現自己對機械根本沒有興趣,所以五專前三年都在玩社團,反而讀書的時間並不多,直到專科四年級,自己與幾個同學開始思考是否繼續升學,心裡想著如果只有專科畢業,要給家人過好日子,難度應該很高。由於之前常常參加與規劃社團的活動,也常常舉辦班上大大小小的康樂活動,曾經也當過晚會主持人,所以時間一久,發現自己對管理有些興趣,因此我決定參加大學插班考試,選擇管理相關的科系來就讀。
不想家人那麼辛苦,是我往上爬的催化劑
我的父母親是在市場從事魚相關的生意,因此我從小就是在市場長大,幾乎我的童年有一半是在市場度過的。父母親在市場做生意,真的非常辛苦,每天都是凌晨3點就要起床去新竹魚市場批貨,然後要一直忙到下午才可以休息,由於我們家有四個兄弟,所以家裡的經濟壓力非常大,父母親一年365天幾乎都在工作。因此不想家人那麼辛苦,是我往上爬的催化劑,所以我告訴我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親與爺爺奶奶。
大學專題研究,讓我對品質管理充滿濃濃興趣
為了減少父母親的經濟壓力,我選擇中原大學 夜間部的工業工程系就讀。大二那一年,白天我在民營郵局公司上班,當任郵務士,晚上去學校上課,雖然日子忙碌,但卻非常充實。在大二升大三那一年,剛好有夜間部轉日間部的機會,自己深信未來如果想繼續升造,日間部的資源與機會比在夜間部多太多。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也幸運地轉到日間部。接下來的大三與大四,跟著老師做一些專題研究,慢慢地發掘自己對”品質管理”有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激勵我報考研究所的動力。
研究所選擇品質管理領域,從此開啟我對企業講師與顧問的夢想
在國內中原大學 工業工程研究所算是最早的研究所,也在該領域居領先的地位。由於當時的我不想再花錢去補習來考研究所,所以就以直升該系所為我的主要目標。直升上研究所後,當然也希望研究所二年再努力一下,多跟老師學點專業知識。由於指導教授 江瑞清老師在企業界有非常好的口碑,因此老師有許多在企業界授課的機會與輔導的案子。只要我們的時間許可,我們都可以跟著老師去企業界學習,因此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對顧問與企業講師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從此我就要以"企業講師與顧問"為人生目標去前進,這個人生目標的時間點是在1999年,也就是17年前我就立下了這個人生目標。
任何機會都不要放棄,多要求一些,就有機會
因為有這個夢想,所以在當兵期間就不斷充實這方面的知識。退伍那一年(2001年),剛好遇到產業不景氣,所以我在退伍前半年就開始丟求職履歷,前前後後大約丟了10幾家大企業(因為在大企業磨練,對我日後講師顧問幫助比較大),但是都沒有下文。有一次剛好有軍中求職的訊息,而當時的台積電公司也在其中,只是職缺都是要電子、電機、物理、化工等相關的科系畢業的,而我要的職缺是品質管理、物料管理、生產管理、製造管理等,所以等於是失去一個求職的機會,在難過之餘,我突然轉個念頭,就裝作不知道有甚麼職缺,哈哈,去就是了,或許有那麼0.1%的機會,我都不能放棄。當天我攜帶求職的所有文件,參加了台積電公司的軍中求才活動,到了現場,現場的招聘人員看了我的資料,明白地告訴我:
招聘人員說: 彭先生不好意思,今天的求才沒有你的職缺,真
的不好意思,害你白跑了一趟
我說: 喔,是這樣子,那我都已經請假來了,那怎麼辦? 總不
能讓我白跑一趟
招聘人員說: 彭先生真的不好意思,害你白跑一趟(哭哭)
我說:那你方便把我的求職資料帶回公司,看看公司內部是否
有職缺嗎 ? (展現誠懇)
招聘人員說: 好啊. 沒有問題。(心裡想著,可能是客套話,但
是還是很開心)
我說:不好意思,那就麻煩您了,真的非常謝謝您。(總算達成
目的了,哈哈)
多做一些準備,就有機會抓住一點機會
後來沒幾天我真的收到面談通知,內心真的開心極了,真的不放棄就有機會。在面談的過程中,因為對方要的職缺內容與我的專長不符合,當下我就覺得我應該不會就錄取,所以我就跟面談主管說,我知道公司內部有一個人才的內部網站,如果部門主管有職缺需求會先到此網站找人才(事前問過在台積電工作的學長),如果主管你覺得我還不錯,是否可以將我的資料放入公司內部的人才網站,或許別的部門有需求,當下的主管,居然說,好的,沒問題(或許是我的熱情與誠懇感動了他)。
直到退伍前一週都沒有收到台積電的通知,心想應該沒有錄取了,其實這個結果,在面談哪一天心理其實就有答案了。
中華映管是最早通知我上班的企業,而且從事的工作又是我最喜歡的”品質管理”,所以退伍後兩天我就到中華映管上班,上班一個月後的某一天,突然接到台積電的電話,內容大概是說,目前公司有一個生產管理的職缺,問我有沒有興趣,想找我去面試,而我的想法,當然是說OK,沒問題(心理想著是否是之前面試的主管,真的有把我的資料放在公司的內部網站,這位主管真的太有誠信了),因為當時的台積電一直是我想進入的公司,如果能夠進入台積電工作,對我日後的講師顧問實務學習是很好的場域。
這一次的面試非常順利,只是有八位求職者搶一個職缺,競爭非常激烈,而我的心情也特別平靜,因為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了,其他就交給上帝吧! 就在2001年5月31日下午,我接到台積電正式錄取的電話,當時的我簡直開心極了,差點哭了出來。就在此時,我也結束了兩個月在中華映管的工作,在2001年6月18日正式進入台積電上班,也展開我的企業講師與顧問夢想的職涯生活。
求學階段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
當年我能進入台積電公司,如果用點來看,當然是我的運氣比別人好,但是如果從面來看,其實是一連串的努力串聯起來以及每個階段的貴人相助。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與熱情,因此從專科時期到研究所,我也不斷在認識並探索自己的興趣。從專科時期發現自己對管理有興趣到大學的專題研究,讓我對品質管理充滿濃濃的興趣,最後研究所選擇品質管理領域,從此開啟我對企業講師與顧問的夢想,也因為有此夢想,因此退伍後進入大公司上班,成為我的主要選擇。
當然還有自己的信念,就是任何機會都不要放棄,多要求一些,就有機會,多做一些準備,就有機會抓住機會,只要自己不放棄,別人不會先放棄你,當然我個人的熱情與誠懇也很重要(自己讚美自己一下喔)。如果沒有以上的信念,我相信當年我也進不了台積電公司,當然現在更不可能成為以實務導向為主的兩岸企業顧問與講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