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心態-創新的隱藏問題

去年(2013年)有機會協助廣東省的一家上市公司執行”創新專案”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漸漸地發現同仁心態上的問題,例如: 同仁的積極度弱,有說才會動;同仁只會丟問題,並期待別人直接給答案,自己不去思考或尋找答案;常常顧問提出一些建議或方向,同仁還沒有試,就直接說不行;沒有追根究柢的精神,常常遇到問題就退縮了,就說這沒辦法,就是這樣子..等等,這時也讓我們發現”心態(Mindset)”是阻礙公司創新中最大的殺手。

其實我第一次對Mindset有很強的體悟是過去在台積電工作時,那一年筆者所屬的品質單位大力在推行Mindset Change,而甚麼是”心態”呢? 簡單的說就是指對事物發展的反應和理解表現出不同的思想狀態與觀點,它是「一組心裡的想法」(A set of mind) ,因而簡稱為 Mindset 這個詞彙,有人會將心態稱之為「態度」、「思維」或者「價值觀」,其實都是彼此相關而且可以互補的用詞。

記得幾年前大塊文化初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心態致勝”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本書作者 Dweck 教授,目前任職於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在書籍的內容中,作者認為心態,就像是一組解釋世界萬物的框架,幫助我們認知周遭所發生的各種事物,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夠被改變,也不是所有可以被改變的事物都應該改變,但是我們應該在充分瞭解之後,再自行判斷是否要做出改變。

你對自己採取什麼樣看法,會深深影響你的人生目標與生活或工作形式
作者Dweck 教授發現「能力」的意義並非只有一種,而是有兩種:其一是定型的能力,需要時時向人證明;另一種是成長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能力,可以透過學習來開發與改變,因此「你對自己採取什麼樣看法,會深深影響你的人生目標與生活或工作形式」。在定型心態者的世界裡,失敗是指你表現得不好、成績不理想、遭到他人拒絕、丟掉你的工作等等負面的挫折。而在成長心態者的世界中,失敗則是指你沒有成長,不極力爭取自己重視的事物,也就是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

成長心態是以改變的信念為基礎
「改變的信念」說來簡單,但是要面對自己不熟悉的掙扎、挑戰、批評與挫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舒適圈」,在這個圈圈裡我們每天習慣著與同樣的朋友聊天、吃著差異不多的食物,做著那些我們最熟悉的事情。現在,為了改變自己,我們反而要去做那些從前不習慣或者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情,但是唯有勇於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放棄定型已久的固有心態,才能夠改變與成長,最重要的讓自己讓有自信更有目標。

當然對於想改變的你,需要的是一份真正明確的計畫,想清楚它的內容,然後擬出一份具體的計畫,包含何時開始行動?在哪裡?怎麼做?在腦海裡清楚地勾勒出每個細節。這些具體的計畫必須列出你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去完成某件事,便於你照表操課,當然也就提高了成功的機率。

改變心態,就能改變你的世界
成功,固然是自於你的能力,但是更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你的心態,因此改變心態,就能改變你的世界。對公司而言,如果每家公司的同仁,都能時時刻刻了解企業的處境,在推動創新的過程中,都能適度的調整心態,哪麼公司的創新成功機率一定是非常高的。對個人而言,無論你現在的年紀多大,想像看看,如果在往後的日子裡,都必須與一成不變的自己一直生活下去,是件多麼無趣又令人害怕的事情,哪麼就適時地改變心態吧!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創新有時是免費的

今年(2014年)開春後即前往湖南的一家化工公司進行創新專案的培訓與輔導,在與集團的執行長對談的過程中,執行長有特別未來將把企業打造成一家創新型的軟實力企業,聽完之後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其實打造軟實力的企業中,有一項是提升智力資本,簡單的說智力資本是人的一種綜合能力,一種能夠創造價值或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而帶來效益的資本。在智力資本的三個組成要素中,人力資本是企業的核心資本,組織資本是組織內部資本,而社會資本是組織外部資本。例如兩家公司人數都一樣,但是經過幾年之後,就會產生兩家公司的競爭能力不一樣,當然這之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要的是專利、組織的結構..等等,另外還有一個指標就是資產占市值的比例。在打造軟實力的企業中,最重要的是引進人才、活用人才與人才的培訓,而在人才中培訓中,方法要學到位、工具要正確使用以及需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新思維。

由於個人這幾年都專注在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與創新管理的培訓與輔導,所以有時常聽到一個聲音就是創新是需要付上非常貴的費用,其實有時這個想法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創新有時是免費的,例如創新有時會學習跨界學習,而這些跨界學習都是免費的,跨界學習需要專注與思維的學習、從不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只是很多人都沒有善用此跨界學習的方法以加速企業的創新。筆者在此舉幾個過去跨界學習非常成功的例子。

跨界創新例子1: 1912年福特看到屠宰場,想出第一條批量生產流水線生產方式

亨利•福特是在世界汽車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先驅者。他採用了適合於大規模批量生產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使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公司而這個靈感是在1912年福特在一個偶然之間看到的現象給了他靈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一個屠宰場,看到牛送進來以後先用電電擊,然後放血,將牛吊起來,然後用鋸開膛剖腹,最後分割,這個過程是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將這種具有連貫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業的方式運用到我的汽車製造上。這樣產品的因素、技術的因素、製造程序控制的因素都加起來以後,一個汽車不就完成了嗎?  在福特想法的支持下,在公司同仁的幫助下,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裡誕生了,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工是生產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連創世界汽車工業時代的生產紀錄:1920年2月7日,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1925年10月30日,10秒鐘生產一輛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為之震驚,讓世界為之震驚。而這種以流水裝配線的生產方法,為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樹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範圍內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大量生產”的產業革命

跨界創新例子2: 1958年豐田汽車的豐田喜一郎到美國的超市看到捕貨的機制,想出及時生產(Just-In-Time)

豐田汽車公司的創辦人是豐田喜一郎(Sakichi Toyoda),其父親豐田佐吉原是一名農村木匠。。豐田佐吉是一位卓越的發明家,他的理念是持續改善與自動化。自動化是在生產過程置入防止錯誤發生的措施,這包含人員作業及機器設置所可能引起的錯誤。因此,持續改善與自動化也就成為豐田生產方式的最基本理論。豐田喜一郎對任何問題都喜歡收集細微的事實與證據,去解決遇到的困難,而不是憑直覺。這種“親自動手做”的做事方式,也演變成為豐田非常重要的經營理念——現地現物。他到美國參觀時,發現超級市場在顧客買東西的同時,也對貨架進行補貨,他這個觀察發現運用於生產現場,從而創造出了豐田的及時生產(Just-In-Time)。豐田汽車數十年來所有的經營者及組織內的所有作業人員,一直遵循此一經營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考模式與管理架構。

亨利.福特說,我沒有發明一件新東西,我只是把幾世紀以來別人努力的發現,組合到一輛汽車裡頭,又如法國社會學家Gabriel Tarde說過,「從社會角度而言,一切事物不是發明就是模仿」,只是在創新的跨界學習中,如果每個人能夠提升觀察力與聯想力,那創新真的是免費的。

追蹤者